https://www.ccwb.cn/web/info/202509151820158K3V3P.html
說到玉溪江川,便繞不開一場與“魚”相關的奇妙邂逅。這里有讓兩湖魚群“老死不相往來”的界魚石;有會嗑瓜子的神魚泉,藏著生死繁衍的未解之謎;還有溫泉制作出的百年美味豆腐宴。循著魚的蹤跡,走進江川,在一步一景中,讀懂這片土地與魚共生的故事。
界魚石:
藏著 “有邊界感”的生態(tài)奇觀
在江川區(qū)野牛山與獅子山之間的峽谷中,藏著一條僅2公里長的小河——隔河。它曾是星云湖流向撫仙湖的唯一通道,更因一塊“界魚石”,成為了流傳千古的自然奇景地。
界魚石最令人稱奇的,便是“兩湖相交,魚不往來”的現(xiàn)象。星云湖的大頭魚游至石前,會突然掉頭折返;撫仙湖的抗浪魚抵達石邊,也會立刻原路返回,仿佛被一道無形的“結界”阻擋,互不越界。這一奇特場景,為界魚石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關于界魚石的由來,當?shù)亓鱾髦欢紊裨捁适?。相傳八仙曾在此處下棋,鐵拐李為了驅趕干擾棋局的魚群,揮杖敲擊石頭,將石頭鑿得千瘡百孔;呂洞賓見狀,大手一揮,在石頭上題下“界魚石”三字,從此兩湖的魚群便恪守界限,互不侵犯。這段傳說為界魚石增添了幾分奇幻色彩。
神話雖動人,卻終究抵不過科學的解釋。撫仙湖湖水清澈但養(yǎng)分較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抗浪魚進化得敏捷如梭,以適應生存;而星云湖水位較淺,湖底淤泥肥沃,食物充足,大頭魚在此“養(yǎng)尊處優(yōu)”,逐漸形成了慵懶的習性。兩種魚類因生存環(huán)境的巨大差異,產(chǎn)生了習性排斥,最終形成了這道自然的“分隔線”,導致它們“老死不相往來”。
如今,隔河水已干,這一魚群奇觀也已消失,但界魚石仍然靜靜屹立,向每一位到訪者講述著自然界的奧秘與平衡之道。公園內(nèi)還建有觀魚長廊、石橋、樓閣等設施供游客觀賞、休憩。
神魚泉:
會“嗑瓜子”的魚群藏著生死之謎
距界魚石不遠處的徐家頭村,藏著一口會“嗑瓜子”的魔幻泉眼。在這石井中,數(shù)百尾“神魚”展示著令人驚嘆的絕技——嗑瓜子。
當?shù)卮迕褡鹌錇椤吧耵~”并世代敬畏,相傳食用此魚必遭病痛。更神秘的是井中的生死之謎——從未見魚卵,魚群卻能繁衍;不見魚尸沉底,老魚悄然隱退??茖W鑒定顯示,這些魚是撫仙湖云南倒刺鲃的同族兄弟,因生活環(huán)境差異而體色暗黑,與撫仙湖中顏色鮮艷的同族形成鮮明對比。
在神魚泉,游客蹲在井邊,投下幾粒瓜子,即刻引來魚群爭相啄食,那清脆的破殼聲仿佛自然與人類達成的某種默契。
街巷尋香:
品味溫泉豆腐宴的麻辣鮮香
距離神魚泉不遠處的溫泉村,因自涌溫泉得名,更因一道傳承兩百年的溫泉豆腐而聲名遠揚。
溫泉村做豆腐的歷史悠久。清道光年間,一位李姓村民遠赴他鄉(xiāng)學藝,歸來后大膽革新——將普通涼水替換為村中流淌的溫泉水。一試之下,豆腐竟如凝脂般細膩潤滑,油潤如玉,早街集市上一亮相便被搶購一空。在他的帶動下,溫泉村利用地熱溫泉做豆腐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制作豆腐的技藝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不斷傳承。
穿行在溫泉村的街巷,空氣里浮動著溫泉水汽與發(fā)酵豆香。在“泉池豆腐宴”,火塘上的溫泉豆腐魚咕嘟作響,食客圍坐,舌尖觸碰的不僅是味覺哲學,更是古滇大地上一場延續(xù)兩百年的生存智慧。
走在江川的土地上,好像每一步都在與“魚”的故事相遇,魚的印記,早悄悄融進了這里的山水與煙火。
開屏新聞記者 李春麗 攝影報道
一審 孫琴霞
責任編輯 何丹
責任校對 易科彥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李榮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