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月歷——白腹藍鹟
七夕至,九月隨
中文名/英文名:白腹藍鹟 Blue-and-white Flycatcher
學名:Cyanoptila cyanomelana
IUCN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
無危(Least Concern)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未收錄
9月,“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攝影師石磊在上海世紀公園拍攝到這只捕食中的白腹藍鹟,給“最是橙黃橘綠時”秋日增加一抹靚麗的藍色。
即可獲得本月高清桌面與手機壁紙。
大家翹首以盼的秋天就要來啦!
? Sangyoon Lee via iNaturalist
隨著八月的最后一天從日歷上被撕下,涼爽的秋天已是指日可待,在一日復一日的酷暑中被折磨得頭腦發(fā)昏的我們也總算有了一些盼頭。每到這個時候,最興奮的莫過于蟄伏了一個夏天的鳥類愛好者了。大家紛紛開始規(guī)劃行程,整理裝備,喊上好友們一同趕往海邊與林間,迎接從北方歸來的候鳥們。
你!出門!看鳥!
? Albert Kang via iNaturalist
相較于在開闊的灘涂邊架著望遠鏡在大批集群的水鳥中找不同,不少鳥類愛好者更樂于在茂密的樹叢中主動搜尋形態(tài)各異的林鳥。只不過它們往往極為活潑好動,難以觀察。在這樣的情況下,有著亮麗羽色的白腹藍鹟就變得格外討喜了。
林子里的醒目仔
? AsimBKK via iNaturalist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不在話下
? Mengshuai Ge via iNaturalist
在開始詳細介紹本月的主角白腹藍鹟之前,先讓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鹟”。識字讀半邊,即便你曾經沒有見過“鹟”這個字,大概也能夠猜出它應該念作“翁”?!傍B”丁興旺的鹟科(Muscicapidae)遍布亞非歐三大洲,有著超過350種物種。
鹟科的生物多樣性就算是在群星薈萃的雀形目中也十分出挑 ? Zhao et al., 2023
它們是狹義的“鳴禽”的代表性類群之一:憑借著呼吸時對兩側支氣管精巧而相互獨立的肌肉控制,這些鳥兒可以持久地站在枝頭上高唱婉轉的旋律。
鳥類通過位于氣管底部的特殊結構鳴管(Syrinx)來歌唱,與利用位于氣管頂部的喉頭(Larynx)來發(fā)聲的哺乳動物不同。
?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不僅是才藝,鹟類的武藝也同樣高強。它們主要以各類昆蟲以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除了在落葉層或是樹皮縫隙中翻找躲藏于其中的獵物外,鹟類還會耐心地站在樹枝上觀察空中的情況,在鎖定了飛過的小蟲后迅速躍起將其截獲。因此,鹟在英語中收獲了“Flycatcher”的名號,即“飛行捕食者”之意。
對于需要長時間窩在巢中的雌鳥來說,暗淡的羽色是極好的偽裝。
? alekseyfaraway via iNaturalist
回到白腹藍鹟本身,每一只白腹藍鹟的“鳥生”都起源于春末夏初的東北亞森林中。它們常常以苔蘚為主材料,在巖縫與樹洞里搭建巢穴。從產卵到孵化,雌鳥需要在窩中趴上整整兩周的時間。
除了捕食者的威脅,白腹藍鹟還需要提防來自杜鵑的侵擾。杜鵑們會趁著雌鳥短暫離開的間隙迅速侵入,偷偷地在受害者的巢中產下自己的蛋,有時甚至還會把巢中原有的一些蛋移除來為自己的子女“鋪平道路”。杜鵑寶寶們孵化后就會開始在巢中作威作福,排擠其它兄弟姐妹,爭搶來自“養(yǎng)父母”的關心。
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該以人類自身的道德觀念來評判其他動物的行為。
? olegglushenkov via iNaturalist
人們對白腹藍鹟的生長速度了解不多,不過就如同其他體型及習性相仿的鳥類一樣,小鳥們從破殼到離巢所需的時間并不會長,至少等到秋天再次來臨時,這些小鳥們都早已能夠獨立生活,并跟隨父母和其他前輩們一起飛向南方了。
年輕雄鳥在換上成羽前只有背部是藍色
?小鋮Smalltown via iNaturalist
不是每只鳥兒都能平安抵達漫長旅途的終點
? Vatcharavee Sriprasertsil via iNaturalist
在完成了繁殖任務后,白腹藍鹟會在每年的九到十一月離開繁殖地,沿著太平洋西側的海岸線一路南下至我國南部以及東南亞的菲律賓等地區(qū),最遠甚至可以到達印度所處的南亞次大陸,一直待到次年的四月底再動身北上,整個遷徙路線超過了2000公里。
白腹藍鹟的繁殖地與越冬地相隔數千公里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值得一提的是,白腹藍鹟所使用的這條遷徙路線被稱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qū)(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簡稱EAAF)。這片遷飛區(qū)跨越了22個國家,途徑其中的候鳥數量達到了千萬級別,其中不乏有許多亟需開展或加強相關保護工作的瀕危物種。在今年剩下的幾個月里,還有其他位于EAAF上的候鳥將會登場,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EAAF(藍色區(qū)域)涵蓋了我國整個東部地區(qū),也因此成為了我國的一大保護重點。
本文作者 張?zhí)祓?/strong>
業(yè)余鳥人,伊利諾伊大學環(huán)境科學系本科,南加州大學環(huán)境數據專業(yè)碩士
編輯:施雪蓮、范鵬
排版:kkk
日歷設計:黃暄
參考文獻:
Clement, P. and J. S. Marks (2020). Blue-and-white Flycatcher (Cyanoptila cyanomelana),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J. del Hoyo, A. Elliott, J. Sargatal, D. A. Christie, and E. de Juana, Editors).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bawfly2.0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and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2016. Cyanoptila cyanomelan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25-1
Zhao, M. et al. 2023. A near-complete and time-calibrated phylogeny of the Old World flycatchers, robins and chats (Aves, Muscicapida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178: 107646; doi: 10.1016/j.ympev.2022.107646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2014. Bird Song. All About Bird.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ew York. Access Date: 27 Aug. 2025. https://academy.allaboutbirds.org/birdsong/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