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塚(zhǒng)雉(zhì) (英文名:Tongan Megapode,學名:Megapodius pritchardii),是雞形目冢雉科塚雉屬的鳥類。又稱波利尼西亞塚雉或Niuafo'ou塚雉,以暗灰色為主色調,帶有一抹紅棕色翅膀和背部,擁有亮黃色的腿腳和橙色喙,頭頂白色羽冠,眼周及喉部裸露皮膚血紅色。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中的Niuafo'ou島,是湯加群島唯一的塚雉。該物種因獨特的地熱孵卵習性和脆弱的生存狀態(tài)而受到關注。外形特征 ▽體型豐滿,主要地面活動,身長28至35厘米,體重在315至500克之間,雄雌相似。全身暗灰,翅膀和背部泛紅棕色。頭部深灰,有白色羽冠,眼睛周圍和喉嚨處有血紅色裸露皮膚。嘴黃色,虹膜棕色,腿腳鮮黃。雌鳥的腿略淡,但差異有時不明顯。雛鳥顏色較暗,具褐色和黑色條紋,無白色翼斑,腿腳呈棕色或綠色。鳴叫特征 ▽叫聲獨特,最常聽到的是響亮的哨音和尖銳的啼鳴,通常由群體合唱,包括三音節(jié)的‘kway-kwee-krrrr’哨聲,以及‘kreek’的警報聲。在領地爭奪時發(fā)出低沉的顫音,雌鳥在筑巢地或接近巢穴時會發(fā)出低沉的‘coo’聲。區(qū)別辨識 ▽與無斑田雞相似,但后者上體暗棕色,下體灰黑色,體型較小。湯加塚雉是其分布范圍內唯一的一種塚雉,因此容易識別。生活習性 ▽棲息于成熟林地,偏好火山湖島嶼。在Niuafo'ou島,常見于各種階段的闊葉林,包括椰子樹、tavahi和芒果樹林,以及密閉成熟的森林。利用地熱孵卵,偏好陡峭的林區(qū),尤其是火山口內部斜坡,有大量松散的火山灰。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包括昆蟲、陸生蝸牛、蜈蚣和蠕蟲,偶爾食用Syzygium果實。生長繁殖 ▽全年繁殖,高峰期在4月至5月,最少在1月和2月。單配偶制,領域性強,每對鳥占據平均0.84公頃的領地。雌鳥每年可產12至16枚卵,間隔14至32天產一枚。卵在約90至150厘米長的土洞中孵化,溫度控制在29℃至38℃,孵化期47至51天。新孵化的雛鳥長度12至13.5厘米,重40至51克。地理分布 ▽僅限于Niuafo'ou島(湯加西北部,波利尼西亞中南部),曾引入至Tafahi島(湯加東北部),但已消失。最近引入至Late和Fonualei島(湯加北部),F(xiàn)onualei島上估計有300至500只成鳥。保護現(xiàn)狀 ▽IUCN:VU(易危),數(shù)量持續(xù)下降。主要威脅是過度采集卵和野貓捕食。曾經在Niue島上存在,但人類定居后迅速滅絕。其他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