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旖旎的獨龍江峽谷,游客探尋自然之美,尋歡“卡雀哇”,打卡“美麗庭院”,體驗獨龍風情;稻谷飄香的丙中洛,游人走茶馬古道,入東風稻田,進農家院落,賞“稻魚雙收”美景,在山野村落間“撒歡兒”;云遮霧繞的迪麻洛,游客徒步高山湖泊,露營密林,興盡所期,享受“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tài)”的鄉(xiāng)村之美。
中秋遇見國慶,近10萬人次游客“相約”貢山,把假期交給一個個小村落,一幅幅喜慶交織、人文交融的文旅圖景,映照活力貢山。
秘境獨龍醉游人
中午,獨龍江鄉(xiāng)馬庫村哈滂瀑布觀景臺匯聚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和游客。萬丈懸崖缺口跌落的巨大水柱,轟鳴噴涌,濺起幾丈高的水柱。極目遠眺,層林盡染,云海繚繞,獨龍江猶如玉帶,奔涌在崇山深谷間。
“這里潔凈天然,無絲毫人工雕琢,是一片難得的凈土,可以‘放輕松’的地方?!崩ッ饔慰挖w新攝影觀景,盡情享受著秋季獨龍江峽谷的壯美。
卡雀哇廣場,獨龍族織女們巧手輕挑,織布紡線,展示獨龍?zhí)壕幙椃沁z技藝。游客們圍在織女身邊,觀摩并親手體驗一絲一線如何變成七彩獨龍?zhí)?。“用古老的編織手藝,編織出具有現代審美元素的披肩、背包,賣到英國、荷蘭等歐洲國家。獨龍族同胞非常勤奮,很有創(chuàng)造力,讓人驚嘆?!鄙虾S慰托ぴ普f,從織毯謀生到藝術追求,從自編自用到“指尖經濟”,“新農活”里演繹出現代獨龍江農民的美好新生活。
巴坡村里,由鵝卵石、木槽花盆和竹欄圍繞的庭院、菜園,與遠處的雪山,近處的獨龍江和林海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田園詩畫。游客走步道,進庭院,宿農家,當一回山野村夫,夢一回太古民族的遺風,把假期交給“小地方”,感受“人間秘境”獨龍江鄉(xiāng)“一步跨千年”的美麗蝶變。
“獨龍江景點沒有過度的商業(yè)化,很原始。走村進寨,傳統(tǒng)農耕生活氛圍濃郁,庭院秀美,林茂河綠,詩畫一般?!壁w新說。
近年來,獨龍江鄉(xiāng)著眼于全域旅游發(fā)展,以“美麗庭院”建設為抓手,學習推廣“千萬工程”,加快和美鄉(xiāng)村建設。廣大獨龍族群眾去江邊撿木柴、背鵝卵石,做木槽、建圍墻、建菜園,種花草。從南面的馬庫村到最北邊的迪政當村,人居環(huán)境提升比學趕超的氛圍越來越濃,道路一日一掃,內務衛(wèi)生一日一曬,家家庭院美,戶戶花草香,一村一寨皆成風景,繪就出一幅生態(tài)美、百姓富、環(huán)境優(yōu)、鄉(xiāng)風好的鄉(xiāng)村振興新畫卷。
山水田園入夢來
金秋,丙中洛鎮(zhèn)千畝稻田稻浪翻騰,一叢金黃、一埂美景、一層意境,“云飄稻熟”的美景看不夠,賞不盡。
一場“我們如此熱愛貢山”為主題的稻田音樂節(jié),在野性秋田唱響?!栋尩幕鹛痢贰恫葺琛返葷M是鄉(xiāng)土情懷的民歌,每一曲落幕,都能收獲場下觀眾狂熱的掌聲。
不少游客跨越千里而來,踏田壟,觀稻海,聽民歌,沉醉其中。
“想不到在晚秋還能看到這么美麗的稻田,聽到這么原生態(tài)的民歌,非常稀罕,不虛此行?!标兾饔慰蜅钆亢图胰藚⒓拥咎镆魳饭?jié),品稻花魚、賞美景、住民宿,盡享愜意好時光。
夜幕降臨,篝火照亮丙中洛農家樂、文體廣場夜空,各族群眾手牽手,無限美麗穿越時空而來,令人沉浸當下忘了歸途。
松贊酒店建成開業(yè),茶馬古道修繕加固,霧里—秋那桶—滇藏界片區(qū)等“鄉(xiāng)愁保護地”落地……這幾年,丙中洛強基礎、美環(huán)境、興產業(yè)、聚人氣,怒江第一灣、東風稻田、秋那桶等精品美麗景點串點成線,鄉(xiāng)村旅游蓬勃興起,孕育發(fā)展新希望。
鄉(xiāng)村旅游業(yè)的紅火,讓甲生村農家樂“娜珊喲”老板余旭軍的生意蒸蒸日上?!皟Υ娴募t米、臘肉一個國慶節(jié)就賣完了?!庇嘈褴姼吲d地說,政府幫助村里打造特色稻田景觀、養(yǎng)稻田魚,讓稻田成了網紅打卡地,村民的紅米、稻田魚在家門口就賣出去了。
清晨喝一杯酥油茶,靜賞怒江晨霧繚繞;午后徒步茶馬古道,聆聽馬幫故事;夜晚圍坐火塘邊,吃地道民族美食,飲一碗地道“俠臘”酒,聽著濤聲入眠,追尋心中的詩與遠方。游客在丙中洛的旅途,無熱辣滾燙,少喧囂熱烈,于云林春風中尋悠然。
格桑花開云深處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江河縱橫,風光旖旎,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猶如一幅緩緩展開的山水長卷,每一寸土地都寫滿了自然的詩意,是游客們探尋自然之美、體驗民族風情的絕佳之地。
夜晚,貢德公路邊的迪麻洛村阿魯拉卡山頭上“扎西的小木屋”營地仍然燈火通明,游客或與當地藏族群眾圍著篝火跳鍋莊舞,或和天南海北來的同道中人野營燒烤,體驗“忘機磊落此間樂,把酒臨風共土茅”的真意。
“一年收入20多萬元,還帶動十多名村民就近就業(yè)增收?!痹髡f。
木料裝飾的藏式風格民宿,深山湖泊、高原牧場、云端帳篷營地、杜鵑花海、沉浸式的民族文化聯(lián)歡,吸引著一撥撥驢友前來“扎西的小木屋”打卡。
孔雀山隧道開通后,貢德公路逐漸成為大滇西旅游環(huán)線的重要節(jié)點。迪麻洛村乘勢而上,發(fā)展起特色民宿、山地露營、越野探險等旅游業(yè)態(tài)。藏族小伙子扎西瞧準機會,從當戶外領隊做起,成立旅游合作社,帶著村民吃上了鄉(xiāng)村旅游飯。
盛世興旅吟詩賦,格?;ㄩ_云深處。貢山生態(tài) 農文旅攻略下,曾藏在深山人未識的迪麻洛,依靠鄉(xiāng)村旅游爆紅出圈,以“美麗經濟”撬開山區(qū)致富路。
“小地方”也能做好旅游“大生意”。近年來,貢山縣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文化資源,堅持寫好“傳承”“融合”“創(chuàng)新”三篇文章,全面實施旅居云南建設三年行動,實施丙中洛集鎮(zhèn)改造、獨龍文化生態(tài)旅游區(qū)建設,打造“那一朵”“扎西小木屋”等精品民宿,豐富旅游新業(yè)態(tài)。編排獨龍族舞蹈詩《獨龍·南青》、怒族原生態(tài)歌舞集《怒的家園》,完成“貢山特色菜譜”“獨龍?zhí)厣俗V”整理開發(fā),推出“獨龍王子”“獨龍文面”體驗項目,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獨特文化體驗優(yōu)勢,順應“旅游下沉”大勢,跟上大眾旅游時代浪潮,為游客提供更小眾的旅行目的地,更獨特的旅宿體驗,更有趣的旅行方式。
多元文旅繪新卷,山野村落皆詩鄉(xiāng)。山水作底的峽谷明珠貢山,正以盈盈“鄉(xiāng)約”之光,聚勢“小而美”縣域旅游燎原之火。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