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違花語|點地梅,春分時節(jié)的戴星草
點地梅 ←點地梅屬←報春花科←杜鵑花目
又是一年春分,我想起了青山公園的點地梅。去年,我第一次在那里與它相識。當時,我因工作緣故只能周末去尋花,天氣并不好,點地梅開得沒有精神。而今年,失業(yè)的我總被各大企業(yè)單位以超過35歲為由拒絕,便將大把的時間用在尋花上。
一個晴朗的上午,我坐地鐵來到青山公園,直奔去年相會之地,見到了心心念的點地梅。在櫻花、桃花、海棠、紫荊等盛開的公園里,沒什么人會注意到點地梅,稀稀疏疏綻放在枯草之間。
那么不起眼的白色小花,與周圍的環(huán)境融在一起。特別是它的葉子,形狀有些似縮小版的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幾乎圓形的葉子有毛,邊緣有齒而看起來像齒輪。葉子的顏色與周圍的土壤和落葉相仿佛,但是查看資料,點地梅的葉片也有綠色的。
據(jù)1989年《中國植物志》第59(1)卷介紹,“點地梅”之名來自上個世紀出版的《拉漢種子植物名稱》,此外還有喉嚨草、佛頂珠、白花草、清明花、天星花等俗名。
朵朵小白花有5個小花瓣,就像開在地上的點點梅花,故有“點地梅”的美稱。“喉嚨草”之名恐怕是與點地梅的喉部黃色有關(guān),“白花草”簡單地以顏色為名,“清明花”估計是因為花開時節(jié)在清明前后,“天星花”是因白色小花似繁星灑落在草地。
古人還將點地梅叫作“戴星草”。宋初,馬志等人編著的《開寶本草》中記錄了一種名叫“谷精草”的植物,并說“一名戴星草 ”。幾十年后,藥物學家蘇頌等人編撰了《本草圖經(jīng)》,更詳細地介紹了“谷精草”。
雖然《本草圖經(jīng)》原書已佚,但佚文及圖見于幾十年后唐慎微編撰的《證類本草》,書中記載:“谷精草,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春生于谷田中,葉莖俱青,根花并白色。二月、三月內(nèi)采花用,一名戴星草。以其葉細,花白而小圓似星,故以名爾。又有一種,莖梗差長有節(jié),根微赤,出秦隴間?!?/p>
有學者考證,《開寶本草》、《本草圖經(jīng)》等書所記錄的“谷精草”便是現(xiàn)代植物分類中的點地梅??上В鞔顣r珍在《本草綱目》中雖然收錄了《開寶本草》中的“谷精草”和蘇頌的記載,但他自己的文字描述,表示成了另一種植物。
晚清植物學家吳其濬在《植物名實圖考》中根據(jù)李時珍對“谷精草”的描述,第一次較為精確地繪制出植物形態(tài)圖。也就是說,從李時珍到吳其濬的“谷精草”為《中國植物志》中的谷精草屬(Eriocaulon spp.)植物,暫定為谷精草(E. buergerianum)。
古人對植物的描述往往比較籠統(tǒng),有時候很難確定是指現(xiàn)代植物分類上某個具體種。他們描述“谷精草”花朵都只說“小、白”特點,沒有更深入的細節(jié)。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發(fā)現(xiàn),點地梅的白色小花只有5毫米左右,花冠有5個倒卵狀長圓形的裂片,中間的喉部為黃色。由于點地梅的花蕊隱藏在花冠筒內(nèi),想要看清就得撕開筒部。
除了我國外,點地梅還分布在亞洲的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包括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在臺灣省,點地梅往往被叫做“地錢草”。我沒有查閱到該名稱的具體解釋,但看見點地梅的葉子與苔蘚植物地錢(Marchantia polymorpha)的雄托(male receptacle,在苔蘚植物中指生有精子器的葉狀體的特定部分)很相似,大概與此相關(guān)。
在日本,點地梅被稱作リュウキュウコザクラ,漢字寫作“琉球小桜”。日語中的“桜草”(サクラソウ)是指報春花科的Primula sieboldii,中文借用日本名為“櫻草”?!傲鹎蛐@”是指該植物產(chǎn)自琉球群島,像小型的櫻草。
1790年,致力于研究亞洲植物的葡萄牙植物學家Jo?o de Loureiro在其著作《交趾植物志》(Flora Cochinchinensis)中,根據(jù)采集自越南的植物標本,將點地梅歸到近代植物分類學奠基人林奈于1753年建立的茅膏菜屬Drosera,發(fā)表學名為Drosera umbellata,種加詞umbellata意思是“傘形的”,值得是點地梅的傘形花序。
之后,不同植物學家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標本發(fā)表過點地梅,還有植物學家對原來的學名進行過修訂。目前,《中國植物志》、《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4版)等采用的點地梅接受學名是美國植物學家Elmer Drew Merrill于1919年在Philippine Journal of Science上發(fā)表的Androsace umbellata。所在屬Androsace的中文因點地梅而稱“點地梅屬”,是林奈于1753年建立的,由兩個古希臘語詞aner和sake轉(zhuǎn)成拉丁語而來,前者意思是“雄性”而后者指“盾”,合起來表示點地梅屬植物的雄蕊盾狀。
據(jù)《植物科屬大辭典》介紹,全球約有147-194種點地梅屬植物;《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4版)收錄了75種。該屬植物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民間用藥歷史,主要以全草入藥,用于治扁桃體炎、咽喉炎、口腔炎、急性結(jié)膜炎、熱性 水腫、跌撲損傷以及咽喉腫痛等癥;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咽喉腫痛,而以治療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較好。
《中國植物志》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主根不明顯,具多數(shù)須根。葉全部基生,葉片近圓形或卵圓形,直徑5-20毫米,先端鈍圓,基部淺心形至近圓形,邊緣具三角狀鈍牙齒,兩面均被貼伏的短柔毛;葉柄長1-4厘米,被開展的柔毛。花葶通常數(shù)枚自葉叢中抽出,高4-15厘米,被白色短柔毛。傘形花序4-15花;苞片卵形至披針形,長3.5-4毫米;花梗纖細,長1-3厘米,果時伸長可達6厘米,被柔毛并雜生短柄腺體;花萼杯狀,長3-4毫米,密被短柔毛,分裂近達基部,裂片菱狀卵圓形,具3-6縱脈,果期增大,呈星狀展開;花冠白色,直徑4-6毫米,筒部長約2毫米,短于花萼,喉部黃色,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2.5-3毫米,寬1.5-2毫米。蒴果近球形,直徑2.5-3毫米,果皮白色,近膜質(zhì)。花期2-4月;果期5-6月。
版權(quán)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quán)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zhuǎn)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quán)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有侵權(quán)行為,請權(quán)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quán)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