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中秋望月
七絕 ? 平水韻
秋高氣爽旅羈時,
玉鏡懸空映古祠。
銀漢無聲流碧落,
此心遙寄與君知。
乙巳中秋書
編輯詩評:
《麗江中秋望月》:一場跨越時空的月下對話
當現(xiàn)代人的腳步匆匆掠過青石板路,當手機屏幕的冷光取代了星月的清輝,一首《麗江中秋望月》卻以古典的姿態(tài),將我們拉回那個銀漢無聲的夜晚。這首乙巳中秋所作的絕句,不僅是一幅麗江古城的月夜圖,更是一次靈魂與自然的深度對話,一場跨越時空的情感傳遞。
一、月下古城:時空交錯的詩意空間
"秋高氣爽旅羈時,玉鏡懸空映古祠",開篇兩句便構建了一個多維的時空坐標。秋高氣爽點明時令,旅羈時暗示游子身份,玉鏡懸空則將天上的明月與人間古祠相連。這種連接并非簡單的景物疊加,而是通過"映"字,讓月光成為連接天地、古今的媒介。麗江古城的古祠在月光下顯得愈發(fā)神秘,仿佛每一塊青磚都承載著千年的故事,而游子的目光則在這光影交錯中,完成了對歷史與自我的雙重審視。
詩人選擇中秋這個特殊節(jié)點,絕非偶然。在中國文化中,中秋不僅是團圓之日,更是人與自然、人與人情感共鳴的高潮。麗江的明月,在此刻超越了地理界限,成為所有游子共同的精神圖騰。當現(xiàn)代人習慣于用視頻通話代替面對面相聚時,這首詩卻提醒我們:有些情感,只有通過月光這樣的古老媒介,才能得到最純粹的表達。
二、銀漢無聲:宇宙尺度的情感共鳴
"銀漢無聲流碧落",這一句將視野從人間拓展至宇宙。銀漢的靜默流淌,與人間古祠的莊嚴形成微妙呼應。詩人沒有使用"璀璨""輝煌"等常見詞匯,而是選擇"無聲"來描繪銀河,這種反差恰恰凸顯了宇宙的浩瀚與人類的渺小。在無聲的宇宙面前,人類的悲歡離合顯得如此微不足道,但正是這種渺小感,反而讓"此心遙寄與君知"的情感顯得愈發(fā)珍貴。
這種情感傳遞的方式,頗具禪意。詩人沒有直接訴說思念,而是將心意托付給明月,讓月光成為信使。這種表達方式,既保留了古典詩詞的含蓄美,又暗合了現(xiàn)代人對"距離產生美"的認知。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或許更需要這種"無聲"的交流方式——不是通過文字或語音的直接傳遞,而是通過某種超越語言的媒介,讓情感在空間中自然流淌。
三、望月者說:現(xiàn)代人的精神困境與突圍
作為一首旅羈之作,《麗江中秋望月》深刻揭示了現(xiàn)代人的精神困境。我們身處一個可以隨時與世界相連的時代,卻常常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我們可以瞬間獲取海量信息,卻難以找到真正的精神共鳴。詩人在麗江的明月下,找到了破解這一困境的鑰匙——那就是回歸自然,回歸傳統(tǒng),在古老的儀式感中重新發(fā)現(xiàn)自我。
"此心遙寄與君知"的結尾,既是對特定對象的思念,也是對所有孤獨靈魂的呼喚。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我們是否還能像古人那樣,靜下心來,讓月光穿透心靈的迷霧?詩人用這首詩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只要我們愿意停下腳步,抬頭望月,那份跨越時空的情感連接就永遠不會斷裂。
四、結語:一輪明月照古今
《麗江中秋望月》的價值,不僅在于其精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更在于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重新審視現(xiàn)代生活的方式。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或許更需要這樣的詩歌——它提醒我們,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要忘記頭頂那輪共有的明月;無論身處何方,都要保持一顆能與自然對話、與他人共鳴的赤子之心。
當乙巳年的中秋明月再次升起,我們不妨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讓月光灑在臉上,讓心靈回歸最本真的狀態(tài)。或許,這就是這首詩給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精神凈土。
賦詩:劉尚林
編發(fā):謝佳穎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